威廉希尔无孔不入的微塑料可侵入循环、消化、呼吸、生殖等人体系统,并酿成难以察觉的不良后果。由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团队完成的一项研究课题“聚苯乙烯微塑料暴露对血管的毒性影响”,首次证实微塑料能诱使机体引发慢性炎症反应,由此导致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相关学术文章近日被国际专业期刊《整体环境科学》所发表,从而为人们认识微塑料的“真面目”提供了新依据。
20世纪初以来,塑料制品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并且每年消耗量呈指数级增长,如果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50年全球塑料将再剧增330亿吨。而在给公众日常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这些塑料也正在持续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科学家发现,塑料会在机械作用、生物降解、光降解、光氧化降解等过程,逐渐被分解成碎片状、颗粒状、细丝状和纤维状,形成粒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继而播散到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威廉希尔、淡水、土壤和空气中。当微塑料被海洋和陆地生物吞食后,就会随着生物链蔓延开来,甚至在人体胎盘、血液、心脏、粪便威廉希尔、痰液中都能检测到微塑料的踪迹。
这其中,聚苯乙烯是最常见的微塑料成分之一,已成为食品包装、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主要“角色”。当下,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明,聚苯乙烯通过不同的暴露途径对鱼类、小鼠等实验动物的各个系统均有明显的毒性效应。以血管钙化为例,这种严重的心血管问题可使血管顺应性降低、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斑块不稳定和斑块破裂,最终诱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和不良的心脑血管事件。但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对血管钙化潜在的风险因素及其机制,人们知之甚少,仍是待解之谜。
在多项国家及部省级科研基金的支持下,由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董少红、尹达、孙鑫及医学博士颜建龙等组成的课题组开展了深入探索。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血管钙化患者的粪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塑料聚合物的存在,包括聚苯乙烯、聚乙烯、聚酯纤维、聚丙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酰胺,其中前三位分别是聚苯乙烯、聚乙烯和聚酯纤维,占比为42.4%、16.3%和15.7%;并且发现粪便微塑料的来源与饮用瓶装水、外卖食品、暴露于有灰尘的工作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同时还发现聚苯乙烯与血管钙化有一定的关联性。
为了进一步验证聚苯乙烯微塑料与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课题组在饮用水中添加了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给予正常大鼠与维生素D和尼古丁诱导的大鼠自由饮用,结果发现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使正常大鼠心脏和主动脉血管均产生了轻微钙化,并明显加重了尼古丁诱导的大鼠心脏和血管的钙化。与此同时,为了明确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对肠道菌群的干扰,研究人员还对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进行了基因测序,结果发现暴露于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可致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的下降。本论文第一作者颜建龙解释说,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主要生产短链脂肪酸的优势菌门,当肠道短链脂肪酸降低时,不利于有益细菌生长,反而促进有害细菌的增殖,致使肠道菌群的平衡被彻底颠覆。
据本课题组通讯作者孙鑫副主任医师介绍,肠道微生物是构成肠道微生物屏障的基础,而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与肠道粘膜屏障的完整性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威廉希尔,暴露于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使肠道粘膜屏障受损和渗透功能增强。当肠道菌群失衡时,致病性革兰氏阴性细菌释放脂多糖,可破坏并穿透肠道屏障威廉希尔,并使脂多糖进入体循环。血液中积累的脂多糖在体内保持低水平的炎症状态,启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转录,级联式放大炎症反应,就会触发机体慢性炎症反应的“开关”,并加快血管钙化的进程。
那么,日常生活如何才能减少微塑料的摄入?颜建龙博士告诫:膳食中,微塑料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必须树立“防‘微’杜渐”的意识,努力注意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二是少饮用塑料瓶装水,家庭中可用过滤装置处理自来水,不用塑料产品盛装油、酒、醋等;三是不食用家禽畜牧动物和海产品的胃肠道威廉希尔、内脏和腮的部分,这些部位容易贮存微塑料;四是不建议用塑料砧板处理生肉类、蔬菜和水果等。(衣晓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